2022年的第一天,我们在迎来新年钟声的同时,也迎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已经签署了一系列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自贸协定,正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构筑属于自己的“朋友圈”。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为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延伸出了新的风险保障需求。如何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开放中,走出一条适配的保险国际化道路,中国保险业应该有新的思考。
自1992年友邦重回中国以来,我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一直是以“引进来”为主。国际大型保险集团纷纷进驻中国,引入新的产品、技术和销售管理模式,带动和促进了我国保险企业的快速成长。而现在,已经“长大”的中国保险业更需要的是“走出去”。从国家需要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成长壮大,中国在区域产业链中的位置已经发生深刻转变,我们的企业、贸易、投资越来越多地向外延伸,很多国内企业将业务或者分支机构向合作国家转移,海外利益的加快发展,需要我国保险业的强有力保障。从市场潜力看,中国的很多区域合作伙伴都拥有广阔的保险市场,特别是随着区域交流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对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为中国保险业向外拓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从行业发展看,随着我国保险业国内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对外寻求新的市场突破,是国内保险公司的内生发展要求,这也是全球领先保险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的普遍选择和共同实践。
明确了为什么“走出去”,我们更要找到如何“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不同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各国的保险监管是属地化、分散化的,中国保险企业想直接到区域内其他国家进行保险经营,还存在很多壁垒。要想在短期内打开国际保险市场,开展国际共保是一个快捷方便的选择。这方面,中国人保探索了一条“再保险共保”的路径,发起了“中国东盟跨境再保险共同体项目”,由人保牵头,纳入东盟国家比较有影响力的保险公司,形成一个区域共保组织。人保负责“拉起班子”,管理日常事务,作为再保提供者,为合作伙伴提供后盾;而在人保的支持下,东盟国家险企开展直保业务、为当地企业承保的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可以为在当地经营的中资企业以及部分非中资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保险保障。
我认为,这种再保险的共保机制,可以加快我国保险业“走出去”的步伐,用比较少的成本,连接更多的保险市场,提升中国保险业在东盟等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通过和人保的合作,当地险企也可以获得更高承保能力,增加保费收入。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能获得更多风险托底支持,这对提高中国企业的区域投资积极性、提高我国区域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保险业参与的区域和国家会越来越多。“中国东盟跨境再保共同体”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走出去”的思路。下一步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对接、加快落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实现服务RCEP、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