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年关时。经历了一年的辛苦劳作,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姐妹,纷纷开始踏上返乡的归程。在每个城市的发展繁荣、万家灯火的背后,有着无数农民工兄弟姐妹的默默付出。对他们来说,一整年起早贪黑、四处奔波、省吃俭用,为的是家里的老人孩子,为的是全家的生活保障。让我们的农民工兄弟姐妹顺利拿到工资,让他们的每一个小家过上一个幸福的好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保险作为保障民生的稳定器,也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快建立一系列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制度体系,比如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等。其中,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是一个重要保障,施工承包单位开工前,就要在银行存储一笔专项保证金,一旦发生工资拖欠,这笔资金就可以直接用来支付农民工工资,从而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对很多中小微企业而言,本身的资金基础就比较薄弱,提前预交保证金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流动性压力。如何既能保障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又能充分照顾到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实际?保险业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式。
从国外经验看,很多国家在工程领域采用保证保险的方式来替代保证金,在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保证保险占到了建筑领域担保的50%以上,在美国占到了90%。中国人保和业内一些保险企业,把保证保险的模式应用到农民工工资保障领域,探索创新出“工资保”这种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建筑施工等领域的企业,可以购买这个险种,来代替原有的工资保证金。与保证金相比,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所需的保费相对较低,可以显著减轻建设施工单位的资金压力。同时“工资保”大多采用“见索即赔”的形式,在收到欠薪索赔申请之后会马上赔付,能够更快速地解决农民工最迫切的难题,比如人保的一次赔付中,仅用了4个小时就将工资发到了农民工的手中,体现了保险机制的市场化优势。
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推出后,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肯定,但因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我认为,保险业还需要在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扩大覆盖面,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扩大企业参保范围。二是做好风险管理,在投保时,可以加强审核,探索差异化保费,或在续保时根据是否发生过欠薪事件进行费率调整,形成正向激励;在投保后,可以和专业的工程监理机构合作,或者联合上游的发包方、总承包方等,定期对投保单位的工资支付风险进行评估,及时提醒风险点。三是可以打造全面保险组合,以工资保证保险为切入点,推动形成与其他工程保证保险的组合产品,比如招投标保证保险、合同履约保证保险等,形成对企业信用的一揽子保障计划,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可以形成联动,从而进一步为企业赋能、为政府分忧、为农民工解困。
农民工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保险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商业手段,为保障农民工的“钱袋子”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相信随着保险机制更为广泛的参与,农民工们的生活也可以有更加稳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