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增加,巨灾风险已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近日,中国人保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应关于台风季即将到来,如何提供相关保险服务的问题时表示,2023年以来,中国人保积极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充分运用风险减量服务手段,从传统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不仅“治已病”,更要“治未病”。通过在保前、保中、临灾、灾中、灾后五个环节全面嵌入风险减量服务举措,中国人保切实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作用,助力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损失水平。
据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前环节,公司以巨灾模型技术为抓手,构建巨灾模型团队,积极探索巨灾模型研发成果的产品化服务化运用,目前已具备巨灾风险的有效识别与评估能力。2023年以来,人保财险在法人业务领域率先建立了专业风勘、标准风勘、数字风勘分类实施的风勘服务体系,针对法人客户实施全量风勘工作。据统计,2023年,公司累计对中高风险行业和重点客户实施标准风勘和专业风勘服务10余万次,发现风险隐患35万余条,并向客户提出隐患整改建议,帮助其提升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在保中环节,人保财险加强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引入2170个气象台站实时监测数据、24小时预报降水量和实况降水量数据以及汛期中长期预测等气象数据,提供暴雨、冰雹、雷电、降雪等16类灾害风险分级预警服务。今年一季度,公司已发出预警报告11万次,精准覆盖法人客户14万家、农险客户18万个,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个人客户发送灾害天气预警提醒650余万次。
另外,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人保财险建立了由各类物联终端的感知层、包含多种智能模型算法的洞察层以及实施监测预警的防控层组成的物联监控预警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分析和风险处置的全流程物联监控预警服务。目前,该平台已覆盖28省123地市,接入全国物联设备共计2.9万余台,共支持8类物联设备接入,主要场景涉及智慧消防、水浸监测、电梯运行和房屋安全等领域。今年一季度,该平台共发送预警1.5万次,跟踪预警处置1.1万次,预警处置率接近73%。
在灾害发生前,人保财险强化风险隐患排查。今年一季度,根据雨雪冰冻灾情预报,人保财险各级机构结合电力、通讯、工程、农业等高风险行业的标的风险特征,采取多种形式提示客户做好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比如,按照承保标的分类提取各级机构辖区内涉及风险的保单,并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各类保单2.6万份,涉及保额2.4万亿元;由客户经理和理赔专员点对点向重要客户发送风险提示,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单位发放风险提示函,针对不同标的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防灾建议;组织风控人员实地走访高风险客户2800余家,面对面指导被保险人临灾处置方法;联动当地交警和高速交警,出动4245人次对高风险路段进行排查及值守等。
每逢灾情发生时,人保财险的防灾责任人全部及时赶往现场进行排险;专人蹲守易淹路段,劝退易涉水车辆;结冰路段,设立警示牌,提示客户谨慎驾驶;走访在建工程项目,协助客户转移易损材料;组织社会救援服务机构,为受损车辆开展施救服务;组织人员对农户进行实地走访,协助农户对达到收割条件的农作物实施抢收。
在灾害发生后,人保财险迅速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实施灾后风险复盘,帮助广大车主、农户、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比如,针对非车险客户推出服务承诺;针对农险理赔,快速查勘,快速赔付,应赔尽赔;针对易返贫户,坚持从优处理、从速处理,衔接好乡村振兴政策,完善好保险托底功能,防止出现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2024年以来,虽然南方部分省份出现了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但由于风险减量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工作成效已在部分地区初步显现。以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为例,与2008年湖南雨雪冰冻灾害相比,本次损失降低了40%以上。”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